晏阳初作为现代中国教育学发展史上,少有的在国际上都拥有一定地位的人,是极为罕见的。作为“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”他的教育思想也是考试的主要考点,主要集中在平民教育,尤其是在中国的教育实践。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晏阳初以及中国平民教育的发展!
一、生平简介
晏阳初(1890年10月26日-1990年1月17日),别名晏遇春,四川巴中人,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。
1923~1949年长期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总干事。1926年在河北定县(今定州市)开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。1940年至1949年在重庆歇马镇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(后名乡村建设学院)任院长,组织开展华西乡村建设实验。1950年离台湾赴美国。
他的教育实践,不仅在中国,在东南亚也有所涉及。50年代以后,协助菲律宾、泰国、危地马拉、哥伦比亚及加纳等国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。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,任院长及该院理事会主席。晏阳初还曾在联合国教育、科学及文化组织担任顾问。
二、教育思想
随着随着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,晏阳初逐渐认识到中国的平民教育重点在农民的教育。在晏阳初看来,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”,这话虽旧,实有至理。人民委实是国家的根本。然而,当时中国虽号称有四万万人民,但其中80%以上是文盲。而且中国以农立国,这些"有眼不会识字的瞎民"的绝大多数是在农村。
秉着着欲“化农民”、必先“农民化”的思想,他成立了中国乡村教育部,经历了两年的实地调查,选择河北定县作为平民教育的实验试点。1926年晏阳初与志同道合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定县翟城村,推行他的乡村教育计划,1929年前往定县,全力以赴地在这里开展乡村教育的实践。
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“愚贫弱私”四大病,提出以“学校式、社会式、家庭式”三大方式结合并举,“以文艺教育攻愚,以生计教育治穷,以卫生教育扶弱,以公民教育克私”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。
晏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农村实际,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联环扣合与整体推进,以达到改造乡村实际,创造新的生活,使广大人民成为有创造力、有知识力和公德心的“新民”的目的。归纳起来有五方面的结合,即五个结合:第一是教育与农民生活、乡村建设相结合;第二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;第三是科学与农村实际相结合;第四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;第五是个人与集体相结合。
三、人物评价
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,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,其根在中国。同时他强调,科学不应是少数人享受的,而应是全世界劳苦大众都享受的,应该成为他们的知识,成为他们的技能,使专家的所有科学知识能够打入到民间去。
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,在我国今天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,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农、科、教结合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仍有借鉴意义。
以上就是关于晏阳初在考试中可能会遇到的知识点啦,考试集中考察的点在于四大教育、三大方式,以及他提出的一些教育口号,需要牢记。让我们来做个检测试试吧!
牛刀小试
1.(单项选择题)晏阳初的四大教育主要指生计教育、文艺教育、卫生教育和( )。
A.公民教育 B.美德教育 C.社会教育 D.思想教育
【答案】A。解析:题主要考查晏阳初的教育观点。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、乡村教育,提出了著名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。四大教育包括:(1)以文艺教育攻愚,培养知识力;(2)以生计教育攻穷,培养生产力;(3)以卫生教育攻弱,培养强健力;(4)以公民教育攻私,培养团结力。故正确答案为A。
2.(多项选择题)下列属于晏阳初的观点的是( )。
A.预“化农民”,必先“农民化” B.最早提出乡村建设
C.提出学校式、社会式、家庭式教育 D.提出中国落后的根源是文化失衡
【答案】AC。解析:本题考查教育学的发展。晏阳初致力于平民教育、乡村教育,认为欲“化农民”,必先“农民化”,提出了四大教育,包括以文艺教育攻愚,培养知识力、以生计教育攻穷,培养生产力、以卫生教育攻弱,培养强健力、以公民教育攻私,培养团结力;教育的三大方式,包括学校式教育、社会式教育、家庭式教育。A、C两项正确。
B、D两项:梁漱溟致力于乡村教育理论与实践,认为“愚、穷、弱、私”只是表面问题,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文化失调。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,故提倡乡村建设,或可说是一种建国运动。与题干不符,排除。故正确答案为AC。
以上就是关于晏阳初,会在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啦,希望同学们能够借助概念,将其梳理清楚,然后多多做题就能清晰把握考情啦!
(责任编辑:张建平)
免责声明: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。
原文标题:教师招聘教育学知识点:晏阳初——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